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四章 皇孙(二) (第4/4页)
五边形,长一尺五寸,号称“锈涩不磨”,意为即使箭头生锈了也不用磨,可见其锋利。箭秆多为杨木制成,长二尺九寸,杆首包黑桃皮。鈚箭箭头宽大锋利,故此射程较远,老虎一旦被击中,就会造成大面积的创口导致流血不止。即使在射中后老虎负伤逃跑,也会因为流血过多逐渐失去体力,循着血迹就能轻松将其捕获。 ??其三是射虎弩|箭。其威力可就大得多了。射虎弩|箭是配备射虎弩使用的箭。箭头前端锋利,后部有倒刺,长约三寸;箭杆也为杨木制成,长二尺九寸,杆首包黑桃皮,只是箭羽为左右相对的双雕翎。弩的发射机制与弓不同,就威力来说,可以称得上是加强版的弓,射出来的弩|箭自然穿透力更强,老虎一旦被这种射虎弩|箭击中,箭头就会深深的埋进肉中,想拔都拔不出来,若是击中要害,则轻松一箭毙命。 ??傅恒从撒袋里抽出的,正是这威力极强的射虎弩|箭。 ??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??- ??【宝马】小说中提及的各人座下宝马,参考的是郎世宁的《十骏图》。【射虎箭】亦是当时的历史记录。 ??- ??【容妃递箭】和皇帝二人的打扮装束参考历史上的乾隆《威狐获鹿》图。 ??- ??【箱桌】是历史上乾隆皇帝的旅行必备。 ??- ??【傅恒与遏必隆刀】傅恒被赐遏必隆刀的历史如文中所述。 ??- ??补充上一章旁白【赵翼】(1727年—1814年),字云崧(一作耘崧),号瓯北,别号三半老人。常州府阳湖县(今江苏省常州市)人,清中期史学家、诗人、文学家。赵翼于乾隆十五年(1750年)中举。乾隆十九年(1754年),考授内阁中书、军机处行走。乾隆二十六年(1761年),中探花,赐进士及第,授翰林编修。历任广西镇安知府、广东广州知府等职,官至贵州贵西兵备道。后辞官,主讲于安定书院。嘉庆十五年(1810年),赴鹿鸣宴,赏三品顶戴。嘉庆十九年(1814年),逝世,享年八十八岁。 ??- ??赵翼家境贫寒,父亲乃私塾老师。乾隆二十七年(1762年),赵翼在京察中被列为一等,记名以备用为道员知府。乾隆二十八年(1763年)三月,赵翼出任会试同考官,得士董潮、祝德麟、祥庆、龚骖文、李铎、费淳等十一人。四月,参加散馆考试,赵翼考列一等第二名,独得乾隆帝宣见垂询,诗稿得呈御览。乾隆三十年(1765年)春,吏部会考在京的各省主考官,赵翼仍为一等。同年秋,出任顺天武举主考官。 ??- ??乾隆三十一年(1766年)十一月,乾隆在养心殿召见赵翼,在肯定他工作能力的同时,擢升其为广西镇安府知府。此事大大出乎赵翼之意料。他想以“不熟悉官务”为由委婉推辞,甚至请求恩师傅恒代为上奏。乾隆帝接见赵翼时,对他的的答复却是:“读书人原有不能办事者,你在军机处的时间久,比较能够办事。广西是政务简练、民风淳朴的地方,你刚到任时便要留心练习,将来自然可成好官。” 赵翼才高八斗,受汪由敦的青睐和称赞,小说中已提及。又是一位精明强干的循吏,颇有政绩。 ??- ??赵翼长于史学,考据精赅,但有生之年,史学著作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,死后多年,却暴得大名,梁启超以为赵翼“用归纳法比较研究,以观盛衰治乱之原”。他所著的《二十二史札记》与王鸣盛《十七史商榷》、钱大昕撰《廿二史考异》被合称“清代三大史学名著”。论诗主“独创”,反摹拟。与袁枚、张问陶并称清代性灵派三大家。存诗近五千首,著述172卷。他的《檐曝杂记》属于自传性质,里面涉及他在军机的见闻及与傅恒的交往。小说中说的貂帽一事便脱胎此书。在汉军机章京中,他最为傅恒所厚待,对傅恒也有较为深刻的认识和了解,说“文忠不谈诗文,而极爱才”,又说傅恒汉文虽不如满文,但才分之高,他也不得不心服口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