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四十章 沁官(二) (第4/4页)
难道六阿哥……太后睁开眼睛,似笑非笑地看着她,刘嬷嬷恍然大悟,背脊一股森森凉意窜将上来,不是因为六阿哥之死,而是因为太后竟然将此事隐瞒了这么多年,滴水不漏,连自己这个她最亲近的身边人都不知道……怪不得她说她沉得住气……忽然想到,那时候耿氏一心想保全弘昼,不和太后母子争,还亲近着太后,是个聪明人,否则…… ??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 ??- ??【廷寄上谕,议片和军机处操作之二】 ??- ??军机处,顾名思义,是军机部门,处理国家的最高机密。所以军机处(包括军机大臣房和军机章京房)不能随便进入,“有两人正襟危坐守护”。军机章京也接触到所有的国家机密,“军机章京仅因与部院官员交谈,便会被训斥”。“军机大臣们更自我隔疏,倾向于离群独处,避开任何令人起疑的官员和社会联系,“需要上报拒收礼物,款待的客人,不回访客人等”,所以军机大臣家都拒绝收礼,门庭冷峻。和绅是一个异数,他的崛起除了和乾隆老年昏聩有关,还和当时的客观形势有关,军机无人。在乾隆那里,他最中意的军机领班就是傅恒,只有傅恒做了二十余年,后来者皆无法出其右。 ??- ??但是军机处到底是如何操作的,军机大臣与皇帝,军机大臣与军机章京,日常是按什么流程办公协调,在很小的几间平房,两百余人的两层梯队之间如何保证高效准确的运作,支撑皇权和庞大的帝国大厦,这没有任何记录,是刻意不留记录。因为保持这种“暗箱”操作,在当时无疑很有必要,只是后世也就无法知道。某些军机大臣包括军机章京的自传和实录,都讳莫如深,绝不会泄露这些敏感内容,比如张廷玉的《怀澄园语》。 ??- ??可以确定的是,军机处与后宫一样,用绿头签安排引见部院大臣给皇帝,就是所谓的翻牌子。军机处下辖方略馆,这是军机处的官方出版机构,作用是一为军机处存档,二撰写“实录”和战争史,比如张廷玉编纂了一本合雍正意的《康熙实录》,这相当于“一场支持雍正皇帝的军事胜利”,傅恒汪由敦所编《平准噶尔方略》等,即军机大臣在乾隆朝继续这样的“胜利”。 ??- ??乾隆朝的大量战事和乾隆喜欢出巡,都成为军机成长和扩张的有利因素。乾隆朝的战事,除了前线的英勇作战,其胜利都依赖军机坐镇京师的稳妥处置。当需要在旅途运作时,提早计划安排,精准计算携带的人员和资料,保证皇帝在巡幸中继续处理政务,还不增加载运负担,成为军机的首要任务。军机大臣的作用无可替代,但人数很少,而富有经验的军机章京是军机的中坚力量,军机通过选拔章京再将任期结束的章京派往地方成为大员,以此实现对国家政局的全面掌控,章京任期有时短至一年。 ??- ??军机大臣的任命是皇帝一人说了算,军机处是因为君主专|制的需要产生,但军机大臣的野心是军机处成长成熟的重要因素,只是军机大臣的野心一般都被秘密掩藏。雍正死后的乾隆初年,因张廷玉鄂尔泰的努力,军机处迅速成为一个正式的合并统一部门,实现了内廷的决定性扩张。这两个人自侍资历,各执满汉,各自结党,势力根深蒂固,互相倾轧,让新帝感到极大的威胁,为乾隆所忌,收场都很别扭,所以皇帝对军机大臣的野心是明白的。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乾隆破格提拔任用了年轻的傅恒,成就了这一对千古君臣。乾隆自己说经常敲打傅恒,防止他骄纵擅专等。 ??- ??怡亲王允祥是军机处(那时候没有这个名字)的绝对元老,但逝世太早,此后张廷玉多年独揽朝纲,是非常厉害的聪明人物,他的异军突起,除了自身的性格能力因素,很可能与雍正夺位有关(即知道雍正矫诏的秘密,但雍正是否真的矫诏有待商榷)。鄂尔泰于雍正十年才进入军机处,因是满人,为领班军机大臣,事实上的领班一直是张廷玉,这也是导致他二人明争暗斗的原因。乾隆后期,汉人才开始担任领班军机大臣,第一任是刘统勋。